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集群 > 区域经济 >

日本服装商界的国际战略

2004-02-06 00:00

作者:

来源:

今年秋冬童装将引进保健型面料
  日本服装商界(FashionBusiness)的制造、零售企业正在推行它们的国际战略,目标直接瞄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市场。然而,计划进入亚洲市场的企业只局限于部分制造、零售企业,这也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日本服装业界的严峻形势。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被迫缩小国外投资规模的企业重新开始了对亚洲市场的挑战,以期东山再起。

  国外竞争愈演愈烈
  从大型零售企业的国际战略上看,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会出现伊藤洋华堂与Ion两强争霸的局面。在日本国内,他们正在接受沃尔玛、卡尔夫等欧美流通巨头的挑战;同时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市场上,他们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Ion2003年在东南亚增设了3家店铺,2004年新年伊始又开始实施新的扩展计划,力争在该地区形成更为强大的销售网络。洋华堂也不甘示弱,分别在中国北京丰台北路、成都双楠开设了新店铺。这也意味着洋华堂自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店铺达到5家。洋华堂丰台北路店不仅首次采用了租赁形式,还起用了本土人员担任总经理。由此看来,洋华堂的国际战略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百货店方面,自2003年大丸公司(Daimaru)关闭其在新加坡的3家店铺、完成撤退战略以来,没有太大的举措。

  专业品牌店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尽管近年来店铺没有明显的增加,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完成内部结构调整之后,开始新一轮的扩展计划。

  事业模式逐步确立
  良品公司在2003年再次进入新加坡市场,还以提供产品的方式在韩国汉城开设了店铺。另外,该公司为了开拓台湾市场,与当地企业和三菱商社共同设立了合资企业。此间,公司尽管在欧洲大幅度减少了店铺数,在亚洲却走出了低谷。究其原因,要归功于它们在2001年进入香港市场后通过削减管理经费,确立了新的事业模式。即“暂不急于增加店铺,而是循序渐进地开发市场”的方针。

  FirstLeading公司目前在中国有8家专卖店,他们在2003年8月关闭了其中的两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要缩小在中国的投资,恰恰相反,这是公司加大对华投资的一环。他们正是在分析了地段的优劣之后,做出了对现有店铺进行重组的决定。即便如此,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的短短的两年间,就拥有6家店铺,这在业内也是少有的。在英国,FirstLeading曾经拥有21家店铺,但是在去年整合为5家。这是因为过去的那种以市场快速增长为前提的运作方式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收益情况。然而,在中国情况就大相径庭。除了飞速增长的市场之外,通过短短几年的运作和培养,事业模式正在逐渐得到确立。该公司还计划通过收购LinkInternational和Seory(音译)等两家企业,开拓美国市场。

  大型服装制造加工企业也加大了开拓中国市场的力度。伊都锦(Itokin)在青岛、大连服装商厦中的专卖店已经开业,在今年秋天还计划在天津建造服装商城。OnwardKashiyama、World等公司也大举增加了其在华的店铺数。对于日本服装企业来说,中国已经不再单纯是生产加工基地,更是一个巨大的销售对象。

  从整体上看,日本服装商界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值很高,在中国大陆开设店铺的愿望非常强烈。另一个受关注的地区就是台湾。Ion在2003年首次在台湾设立了第一家分店,成功进入了台湾市场。此外,Shimamura从1998年开始构筑营业网,至今已经达到25家。著名的高岛屋也计划在今年进入台湾市场。

  国际战略形势多样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日本服装商界在制定国际战略时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纵观各家企业的国际战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形式,即设置店铺、资本参与、业务合作和并购。

  设置店铺对于从事服装制作、销售,试图进入国外市场的企业来说是一条再自然不过的途径。日本的主要零售企业以及服装加工企业几乎都将在国外设置店铺当作其经营战略的重要一环。就对华投资而言,2004年的增长势头很猛。服装制造销售企业在华设置店铺又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业务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店铺经营、租赁乃至房地产开发的诸多领域;二是地域相对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同时,亦有向内陆延伸之势;三是各企业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分别拥有不同的大本营。比如,大荣公司以天津为其在华业务的根据地;洋华堂集中在成都和北京;Ion则选择了广东和山东的沿海地区。

  资本参与也是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重要形式。日本服装制造销售企业加强了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出资比例也各不相同,有的低于10%(如Wacol在杭州旭化成纺织有限公司的出资比例为7.5%),有的则高达95%(如大荣公司对天津大荣国际贸易公司的投资)。资本参与这种形式既可以利用中国企业已有的营销网络,又可以减少因为政策变动等因素造成的风险。

  日本服装制造销售企业与中国企业的业务合作相对较少。比如Izumiya与中国联华在2003年开始了有关商品调配、开发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大西衣料公司更是早在2002年8月就开始了与上海百红商贸公司在商品供给和运作方面的全面合作。

  并购(M&A)是发达国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就服装行业而言这种例子极为少见。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国企业在具备一定的实力后开始收购日本的一些效益较差的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这样可以直接获得知名品牌,从而拓展在高附加价值产品领域的业务。

  总而言之,日本服装商界的国际战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重点转移到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原因在于中国在服装制造能力方面的加强和购买力的迅速提高。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被称为“世界的工厂”,人们同样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并且正在成为世界的消费大国,放弃中国市场也就意味着丧失机会。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服装制造加工企业的国际战略瞄准中国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