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渠道与终端 > 运营策划 >

公司战略能否模仿

2004-06-22 00:00

作者:

来源:

今年秋冬童装将引进保健型面料
  近年来,很多企业提出了进军世界500强的口号。这些企业纷纷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作为自身的标杆,作为战略模仿的对象。比如TCL集团以三星电子为模仿对象,从其全球化战略中汲取信心;联想模仿戴尔的直销模式;夏新模仿亚洲“双S”(索尼和三星);当当之于亚马逊;美国HOMEDEPOT的完全克隆版本——东方家园;中国餐饮业更是大规模集体模仿麦当劳、肯德基模式。

  甚至有专家惊呼“模仿战略将至少是中国企业在未来三到五年之内唯一的出路”,并且认为“通过学习来减少我们摸索规律的成本,模仿就是学习最好的方法之一”。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误区。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些标杆企业的背后最伟大的原因,而且公司的战略是不可以模仿的,我们仅仅能够学习的是这些企业的策略,而不能COPY这些企业的战略基因。

  一段时间以来,从日本电子行业传出了一系列的不利消息。先是富士通公司宣布上半年亏损可能高于预期,接着东芝公司又宣布今年第一财政季度的亏损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日立也传出亏损337亿日元的消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日本企业亏损?我们不能不回到日本企业的竞争战略上。

  20世纪80至90年代,日本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营效率革命。他们率先推出TQC(全面质量管理)、JIT(JUSTINTIME)等持续改善经营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策略。这些也是日本企业挑战西方企业的核心手腕。作业效益上的差异使日本人能够领先竞争,比他们的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品质更佳、成本更低的产品。整个的日本企业极少发展出与众不同的战略性定位,而索尼、佳能、世嘉等企业是一些特例。日本的这些企业都是在彼此模仿战略下寻求超越对方,所以导致大多数竞争者的产品、功能和服务,包括所用的渠道,甚至于工厂的概貌,都十分的雷同。

  近几年来,日本一些企业的竞争策略危机愈发明显,最典型的就是松下。当竞争者的经营离生产力边界尚有一大段距离的时候,这种策略有可能在成本与品质上双赢,但是当作业效益的竞争使得生产力疆界向外推移时,每家厂商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竞争者很快就能模仿到相同的管理技巧、新技术、改善材料,并以更卓越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尤其是当欧美和韩国把生产转移到生产力成本只有本土的几十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制造的竞争出现时,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不是很明显了,企业的业绩大规模的下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日本企业要想摆脱相互毁灭、相互伤害绩效的战斗,就必须从战术竞争转向战略竞争。我们目前的企业所谈的模仿的战略,实际上更多的集中于“模仿策略”而不是“模仿战略”。

  三星电子的迅速崛起,又让我们的企业把模仿的标杆齐刷刷地对准了三星。但是,三星的战略,即其占领中国市场、决胜中国市场的决心和野心,却是其他企业无法克隆的。

  有人认为,三星的成功源于对索尼的模仿。三星电子曾仿效索尼而在数字技术领域进行了重新定位,从而获得非凡的成功。其实并不尽然,我们应该从三星的决心和野心中更深刻地去剖析这种“成功”的必然。

  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只有具备了一种自身特色的国际化之路,我们才能真正进入500强,那些一味追求模仿的企业,也许“松下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

  笔者以为,像海尔在国际化上追求“中国特色”的做法,代表了未来的一种方向,值得中国企业认真研究。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