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行业信息 >

贺燕丽谈《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05-15 00:00

作者:

来源:

    
  ——确任务确保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继2月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文简称《规划》)后,4月24日国务院又正式公布了《规划》的具体内容。令业界为之振奋的是,《规划》提出了纺织工业未来三年发展的明确目标,并指出了在具体领域调整振兴的要求,以及确保行业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好规划的任务目标是纺织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规划》公布之际,《纺织服装周刊》对参与规划制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进行了采访。

  支撑经济发展 保障社会稳定

  记者:《规划》的出台引起了业内的广泛震动,有人认为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让国家重新认识了纺织业的地位,国家这次将纺织列入调整振兴的重点产业是出于什么考虑?

  贺燕丽: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严重冲击实体经济。受此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2008年11月,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决定,制定和组织实施纺织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作为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措施。

  选择纺织产业制定振兴规划,主要原因在于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考虑了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严重影响。纺织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产品在国际市场也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且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内需市场还有很大潜力,纺织工业发展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采取及时、有力的措施,从产业全局和今后2~3年发展的角度制订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发展的重点任务,对于引导和扶持纺织企业渡过困境,有效抑制行业的下滑趋势,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项重点工作 直指行业矛盾

  记者:一直以来,纺织业被人们认为是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贺燕丽:经过多年发展,纺织产业实际上已跳出传统产业的圈子,向高科技领域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产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在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国际竞争力也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从产业规模看,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纺织工业产销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2000~200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4%,2007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3.3%;2007年,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3530万吨,约占世界的40%,是2000年的2.6倍;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产品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为满足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不断提升的物质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

  从出口贸易看,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居于首位。

  从产业结构看,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业纤维消耗比例由2000年的68:19:13调整至2007年的52:33:15,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增长点,产业应用范围已扩大到航天、航空、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

  从装备水平看,约三分之一的纺织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棉纺织装备中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和清梳联比重分别达到51.4%、47.5%和41.1%;部分高新技术纤维实现产业化,年产20万~30万吨的大型聚酯装备和工艺技术已实现自主化,T300水平的碳纤维、高强聚乙烯纤维、芳纶1313等高性能纤维已取得产业化突破。

  从拉动就业看,200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业人数达1100万人,占全国工业的14%。加上规模以下企业,全行业吸纳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每年约从纺织产业获得2500亿元的现金收入,可提高1000多万个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我国农业生产出的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基本上都由纺织业消化,直接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纺织工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规划》将纺织工业明确定位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

  记者:《规划》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制定这八项工作的着眼点是什么?

  贺燕丽:纺织工业在长期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多年来行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其投入强度仅为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阻碍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以贴牌加工为主,仅仅是靠量的扩张赚取低廉的加工费;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开发滞后,产业链条尚未形成;高性能的纺机装备主要依靠进口。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我国纺织工业生产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用纺织品比例低于发达国家10个百分点以上;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发达国家,多元化市场格局有待进一步打开。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工业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4.3%,用水量的8.5%,废水排放量的10%,(其中大部分为印染废水,且平均回用率仅为10%)。随着节能减排标准的提高和执行力度的加大,纺织企业产业升级任务更加紧迫。

  产能规模扩张过快。近年来,纺织工业规模扩张速度过快,2007年底,纺纱能力比2000年增长了2倍,年均增长16.6%;化纤能力增长2.5倍,年均增长21.6%。在偏重规模的同时,也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中高水平同质化发展的倾向,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目前纺纱能力超过1亿锭以上,化纤行业一般产品产能过剩,而差别化纤维品种少,还需进口;一批效率低、工艺落后的间歇式小聚酯、常规涤纶装置和污染严重的粘胶设备仍时开时停,尚未淘汰;占印染能力近30%的高耗能、高耗水印染设备仍在运行。

  针对上述问题,规划提出了纺织行业八项重点工作:一是稳定国内外市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积极推广产业用纺织品应用,搞活流通、增加乡村商业网点、拉动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及加大境外投资和营销力度。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放在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提高自主装备水平及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三是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重点加强棉、毛、麻、丝、针织传统纺纱织造行业技术改造、印染行业技术改造和化纤行业技术改造。四是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大对耗能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五是优化区域布局。积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强内地与新疆的合作,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继续推进和深化“东桑西移”。六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及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七是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培育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和产业整合,鼓励和引导品牌企业走出去。八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苦练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

  保障有力 任务明确 成效可待

  记者:在充分分析形势的基础上,《规划》还提出了十项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这些措施的核心要求是什么?

  贺燕丽: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在已经落实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十项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一是继续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二是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三是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四是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五是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六是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支持,七是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八是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九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十是发挥行业协(商)会作用。

  这十项措施及保障条件既有应对当前需求萎缩、企业亏损增加、资金短缺等突出困难的政策措施,也有着眼长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保障。

  记者:规划中提出继续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这对行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贺燕丽:为了稳定出口市场份额,保障措施中提出继续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5%提高到16%,同时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

  去年8~11月,国家已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进行了两次提高,按照规划,今年起又进行了两次调整,退税率也从去年8月以前的11%提高到16%,在半年多时间内4次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足见国家对纺织服装产业的高度重视。这对提振出口企业信心,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提升企业议价能力,维护我国出口市场稳定具有积极意义。继续提高纺织产业出口退税率,也是规划中一项普惠性的措施。

  记者:《规划》的实施重在落实,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贺燕丽:随着《规划》的正式公布,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三年目标的实现。

  根据规划内容和重点任务,规划确定了十三项工作任务,并明确了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和实施时间。针对这一分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等部门正在抓紧制定有关管理规范、准入条件、标准、实施办法等各项配套措施,国务院要求各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也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成效。相信在规划的指引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纺织产业一定能渡过难关,实现三年振兴目标,纺织业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