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行业信息 >

双循环格局下,透视中国时尚产业危与机

2022-09-02 15:12

作者:未知

来源:时尚商业洞察

图片.png

图片.png图片.png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发布的2022年7月国民经济相关数据显示,7月中国主要经济增长指标的单月同比增速普遍较6月有所回落,经济未能延续强劲复苏的势头,完成全年经济增速目标的难度增大。而反映在时尚产业,优势产能面临新的国际竞争,消费恢复呈结构性变化,究竟是谁的市场蛋糕正在逐渐萎缩?


图片.png

  就中国国内大循环而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在改革,但高质量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方面,首先在需求端的消费信心层面面临挑战。

  以两个极具代表性的零售商业体上半年的市场数据为例,上海恒隆广场租赁收入大跌 17%至 7.24 亿元,租户销售额大跌 38%,与上年同期租金收入大涨 56%,租户销售额同比猛涨逾一倍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8 月 11 日太古地产发布的 2022 年度中期业绩数据显示,集团总收入 66.98 亿港元,同比下跌 26%,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的商场销售额全线下跌——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零售销售额达到 26%,北京颐堤港下滑 25%,上海兴业太古汇大跌 52.9%,成都远洋太古里下跌 8.2%,广州太古汇下跌 6.9%。

  高端商业地产是时尚和奢侈品零售最重要的场景和晴雨表。前端零售已然如此,奢侈品集团又表现如何?

  LVMH 在法国当地时间 7 月 26 日公布的 2022 上半财年业绩报告显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8%至 367 亿欧元,所有业务部门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欧洲和美国大幅上涨的同时,LVMH 在中国的营收出现了“严重的两位数”下降;而开云集团的上半财年财务数据则显示其综合销售收入按实际汇率同比增长 23%至 99.3 亿欧元,与疫情前的 2019 年同期相比,在可比基础上增长了 28%,但中国地区因为二季度平均 20%闭店,需要靠全球的涨幅来冲抵和平衡中国市场的缺失。

  LVMH 和开云都表示:中国局势在缓和,但仍不稳定。此时反观贝恩公司在今年 1 月发布的《2021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其中有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仍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整体规模较疫情前的 2019 年增长了近一倍。当时,贝恩预言:到 2025 年,中国市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但从高端商业体的销售数据来看,中国市场的恢复仍处于承压阶段。

图片.png

  而在整体内需市场层面,以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7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7%,前值为 3.1%。尽管如此,网络零售市场的表现依然好于线下实体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6.3 万亿元,同比增长 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45 万亿元,增长 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5.9%,较去年同期提升 2.2 个百分点。这其中,在类似天猫等网络消费平台中,又尤以 95 后和 00 后为主的年轻用户增速最快。

  眼下,中国地区疫情正在好转。中国居民消费是否能在第三季度逐渐复苏?时尚行业的消费能否在2023年之前完全恢复?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否能继续吸引国际品牌深耕?年轻人和高净值用户的信心成为时尚消费市场最重要的变量。

图片.png

  波诡云谲的上半年,中概股的困境、境外上市的堵塞、创业潮的降温、地缘关系的动荡,资本市场的气压骤降……看起来畅通“外循环”难度正在不断加大。

  但是,来自中国海南的第二届消博会的一组数据显示出了与之不同的市场景象:海南省商务厅厅长、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局长韩圣健透露,第二届消博会官方发出共计8万张证件;消博会组委会工作人员透露,欧莱雅和雅诗兰黛在本届消博会仅搭建展馆的支出是 2000 多万;高端威士忌品牌大摩 The Dalmore 首次线下展出了在天猫售出 268 万元高价的大摩鎏金时代五号典藏中国版;爱丁顿将携史诗级 81 年珍稀单一麦芽威士忌进行中国区首秀……

图片.png

  挑战中蕴藏机遇,海南消博会在把握国际产业链重构契机中,实现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自 2020 年 6 月初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月底 11 个重点园区挂牌,海南自贸港就在为吸引消费回流而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自去年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就背负着让全球品牌集聚在海南消费和交易的重任。在这样的历史重任下,让海南成为全球性消费中心的雄心呼之欲出,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消费品尤其是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海南势必要成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中国品牌走向国际的重要一站。

  今年的消博会,总进场观众超 28 万人次,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数量超 4 万人,现场参会的境内外媒体超 160 家、记者超 1200 名。来自 61 个国家和地区的 1955 家企业(包括国际展区 1107 家、国内展区 848 家),2800 多个消费精品品牌(包括国际展区 1643 个、国内展区 1200 多个)参展, 600 多个全球新品首发首秀。

  其中,国际品牌的参展面积占比从首届消博会的 75% 增至 80%。越来越多国际品牌以消博会为展示窗口,向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分享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上的最新举措,用可视化的方式将“摸不着”的人文自然理念具像化,让更具可持续消费理念的年轻消费者能够直观地看到品牌们的实践。例如,全球最大的香水公司 Francois Coty 在消博会上着重展示了其携手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原料供应商 LanzaTech 共同开发的创新实践——采用碳捕获乙醇制造香水。传递绿色理念的同时,众多众多国际品牌以自身文化沉淀作为讲述的灵感基石,通过本土化创意叙事,增进与中国市场的价值观互联。

  越来越多细分行业的全球头部品牌参展,第二次参展的品牌所呈现出的参与度更高,规模更大的背后,市场再次看到了拥有 14 亿人口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需要被进一步开发和释放的消费潜力。

图片.png

  这两年的中国纺织服装业仿佛置身过山车。去年订单火爆的时候几乎“一厂难求”,今年却经历着近年鲜有的冷清。订单外移、需求萎缩、汇率忽高忽低大幅波动带来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但恰是在这样的市场迷局中,一部分具备优势产能的企业正在借力 RCEP 释放的利好脱颖而出。

  据中国纺织品进口商会调查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纺织服装厂订单惨淡,订单外流明显,约有 60 亿美元订单遭流失,下半年转单流速更快,预计可能扩增到 100 亿美元的订单流失。但从宏观层面,上半年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 156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7%。其中,仅深圳海关为关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签发的 RCEP 原产地证书达 2400 份,涉及货值 9984.7 万元。

  今年伊始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意义在于打破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使众多行业出口获益,其中纺织服装和轻工业理应受益最大。但RCEP 是“双刃剑”,来自东南亚的人口红利和日韩的高新技术产品,都会对中国部分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倒逼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上半年,中国对 RCEP 成员国出口额达 455.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7%。由此可见,RCEP 生效实施有利于出口环境稳定向好。事实上,当前的中国纺织服装业目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力成本的上升导致加工生产环节外迁,时尚产业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如果能合理充分利用RCEP的优惠政策,对于降低关税成本,优化区域内低端生产和上游设计布局有积极意义。

图片.png

  消费市场并没有如期“深蹲反弹”,出口贸易尚且处于喜忧参半的产业转型期,由全球品牌和中国海南合力完成的消博会,在7月底实现一剂强心针的作用之后,却又遭遇疫情反扑。虽然,截止发稿前,海南治愈出院人数明显增加,疫情趋势向好,但整体仍处博弈阶段,免税和暑期消费都会受其影响。忽明忽暗的市场中,经济恢复的动力和时尚消费的信心来自哪里?提振依然取决于行稳致远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


图片.png


分享到:


相关新闻